3月中旬,出差中的Carrie因疫情被滞留在上海,带着一日行李临时搬入了一间长租公寓安顿了下来。在封控管理的这段时间,她在朋友圈里记录了每日居家隔离的真实状态,从动态囤货、管理存货到水培蔬菜,在食材受限的时期依然用心地料理着每一餐,她的日常也许能为你带来一些灵感。
住进来的时候,这个长租公寓里只有一些常规的家具,1个电磁炉、1个小冰箱,厨房连锅碗瓢盆都没有,现在,这里已经置办得整整齐齐。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一方面,封控初期的快递和外卖还算畅通,街道的物资发放也比较及时,因此没有太狼狈,生活还是相对舒适的;另一方面,因为是做股权和创投出身的,工作中养成的思维模式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帮助。第一点:应对未知挑战,需要乐观心态+预期管理+底线思维。由于工作中经常会涉及风险管理以及敏感性分析等工作,我习惯于在保持乐观和积极心态的同时,把悲观情况也考虑到计划当中。3月底封控之前,想到万一自己小区也有阳性,那么最少将封控14天,所以我立刻做足准备,提前囤了14天的食物。那时候,身边的很多朋友认为只是封控四五天,没必要这么紧张,但事实证明有所准备还是对的。当时也并没有想到可以团购和外卖,因此发现还能补给的时候,实际情况就比心理预期中好很多,整个人的心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过去我并没有完全遵照减脂、抗炎、抗糖、生酮、无麸这类市场上主流的法则,但我坚持很久的饮食习惯是我认知范围内健康、美味、低负担且多样化的食物搭配。而且我对食物的量也相对容易把握,例如早餐的基础公式是一杯美式、一颗鸡蛋、一份无糖酸奶、一小份主食以及少量低糖水果,我平时在家的午餐和晚餐都是250g绿叶蔬菜以及100g肉,因此对于囤货的“质”和“量”都比较有把握,所以囤货目标也非常明确。根据我的饮食习惯,在疫情封控之前我主要囤了(由多到少排列)大量蔬菜、肉类(以鱼肉、鸡肉为主)、鸡蛋、酸奶、面包、奶酪、少量水果以及一些火腿,生活必需品是咖啡、纸巾和饮用水(这类可以随意囤,因为保质期长且耐储)。调味品我用得相对比较少,油、盐和黑胡椒就足够。由于冰箱只有117L,规格比较小,所以我也囤了一些可以常温储存的食物,例如燕麦片、金枪鱼罐头、午餐肉罐头、番茄罐头、玉米罐头、卷饼皮、意面和酱料等等,就算现在还没吃完,也不会浪费。如果说封控居家生活饮食的入门是囤菜,那么下一步就是如何储存和处理。感谢读书时期在美食荒漠大英帝国每天自炊的经历,近期终于恢复了7、8年前三分之一的烹饪功力。由于当时就追求多样化搭配且每次都煮一人食,所以我对食物储存和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从最初封控时期到现在,我将每样食材都利用到极致,没有产生任何浪费。如何尽可能地让食材保存更久又不失营养,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路:我拿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都会第一时间进行预处理,将它们分别放入冷藏和冷冻。有些朋友说自己懒不想处理,其实预处理可以缩短每一次的烹饪时间,尤其是一人份食物。肉类可直接放入冷冻层,但对于蔬菜类,绿叶菜往往是不太耐放的那一类,所以最佳的储存方式是将其锁住水分并降低酶的活性。我通常用冷冻的方法处理:将其焯水后再沥干,分小份冷冻起来,吃多少解冻多少(例如西兰花、菠菜、芹菜等),焯水后的蔬菜可以降低酶的活性,让蔬菜更易储存且不失营养;根茎类的蔬菜则可以切成不同形状装进保鲜袋里直接冷冻(例如胡萝卜、彩椒、洋葱、大葱等),像土豆、红薯、山药这种含有淀粉类的食物,需先泡去淀粉再蒸熟冷冻,土豆最好碾压成泥;另外,面包和部分水果冷冻后不仅可以延长食用期,口感也会更好。例如莓果类(冻之前要洗净沥干水)和香蕉,取出后无需解冻就是风味甜品,我一度把熟透的香蕉切片冷冻当作冰淇淋吃,当然,用它们打蔬果昔也是不错的选择。
像白菜、青菜、西芹、西葫芦、茄子、黄瓜这一类,本身就很耐储不需要冷冻。这类蔬菜最好的保存方式是将其包上厨房纸并裹上保鲜膜后直接放入冰箱里冷藏。对于我们最常收到的物资卷心菜,我建议先从根部挖掉菜芯,垫上湿润厨房纸后再用保鲜膜裹起来放冷藏最佳(如图),每次食用时要从外往里扒叶子而不是对半切,这样至少可以储存两周以上。当然,土豆、红薯、番茄(没有熟透)这类可以放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
在妥善储存好食物后,“库存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我们现在无法主动去选择采购,一般都是收到什么就烹饪什么菜,因此库存管理非常重要。在蔬菜特别珍贵的时候(例如四月上旬),我把冰箱里所有食物都列在了备忘录当中,冷藏区采用先进先出原则(FIFO),并根据现有食材准备接下来3-4天的菜单,这样有计划的管理库存让我在不浪费的基础上,还能保证自己饮食多样性的习惯。
一开始物资特别紧张的时候,很多人都从“一菜难求”到“水培续命”。在这方面,我其实是个水培新手,但我的初衷不太一样,本意不是为了等它们长大吃掉它们,而是封控久了,家里新鲜的花草都陆续枯萎,我感觉很沉闷没有生机,正好有几颗土豆长了“芽”,扔掉可惜,于是我决定水培,期盼它们能开花,装点一下室内。查阅资料后,我发现很多蔬菜都可以水培,例如土豆、小葱、生菜、豌豆苗、大蒜、油菜、白菜、胡萝卜、芹菜和菠菜等,需要注意的是勤换水。胡萝卜可以切掉根蒂后,最好带叶子一起,切面朝下放入水中;芹菜需要切掉枝叶放入容器中,倒入2/3的水,3天换一次水,放到有阳光的地方,水培7-15天发芽后可以转为土培;小葱要切掉根部的葱白,加入没过根部的水即可,2天换一次水,12天左右就可以食用;生菜要留下菜心和一两片小叶子,修剪好根部直接进行水培,放到窗边15-20天就可以生长得很好;菠菜则是要掐掉叶子留最里面的嫩叶和根放入水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我将物资中装鸡蛋的塑料盒子重复利用,这些非常适合作水培蔬菜的容器,例如对于有根的菠菜,我把一个盒子剪掉了底部套在了另一个上面,这样就可以保护菠菜的根并起到稳固作用。另外,我一般在拿到蔬菜后就会进行处理,哪部分该妥善冷藏、哪部分该焯水冷冻、哪些可以再利用为装饰品,以及哪些可以水培等,如果不及时处理而直接将它们放进冰箱很快就会蔫掉,分类处理很环保且可以避免浪费。
封控期间食材被局限,我的工具也仅仅包括电磁炉、向邻居借的吐司炉,空气炸锅和烤箱,如何用简单的工具和常见物资制作美食呢?我的食谱如下:不用面粉和糖也可以做出健康美味的松饼,主要是用2/3根熟透的香蕉碾成泥替代糖作为甜味剂,用捣蒜器把30g燕麦碾碎替代面粉,其他就按照正常松饼的配方加入鸡蛋液和适量牛奶做成松饼,口感丝毫不比传统松饼差,甚至更香。试想一下,白菜、彩椒、西葫芦、白玉菇、胡萝卜、午餐肉和肥牛一锅乱钝是不是有失精致体面?那么白菜卷子锅可以同时把多种看起来无法搭配的食材重组摆盘变得精美。具体做法就是把除了白菜和肥牛以外的食材切成条状并用烫过的白菜卷起来,对切后整整齐齐码在锅里,倒入高汤进行炖煮调味即可。
我收到了很多卷心菜、胡萝卜、土豆、洋葱、芹菜,就尝试了“Pot au feu”,这是日剧里经常出现的法式蔬菜汤,做法就是切一切丢进锅里,可选择加入高汤块和香肠煮熟,再用盐和胡椒调味即可。我一般晚上做好先吃一顿,然后留一些到第二天早上,加入冻西兰花加热后作为早饭,洋气的同时又默默消耗了冰箱库存。
获得烤箱后我开始做了烤菜,蔬菜用刨刀刨长条薄片,和奶酪片&火腿片一起卷卷卷,最后倒入两个鸡蛋液、盐和胡椒调味,烤盘比较大,旁边放了一圈小番茄,进烤箱的时间不定,如果水分不是很多180-200度烤20-25分钟即可,我加了小番茄水分比较多最后烤了45分钟出炉。
疫情期间囤货量都很大,我无意间获得了很多小番茄,为了延长其保存期,就想到了做油浸小番茄。当时烤箱还没来,我就用空气炸锅低温操作,每隔20分钟看一下,一直烤到没有什么水分即可。橄榄油加入蒜瓣和迷迭香等香料(疫情期间没有新鲜香草只能用干的)微炸一下,放凉后倒入小番茄(油一定要浸没小番茄)冷藏即可。前几天我获得了一袋面粉,于是就做了意大利咸大饼——佛卡夏(做法很多,也可以参考小红书),烹饪前铺了油浸小番茄一起烤,可以说是非常自给自足了。
近期有邻居赞助了我高筋面粉和酵母,几乎从没做过面包的我开始了研究。我发现ciabatta原材料很简单而且不太需要专业的揉面功底和工具,同时可以和很多食材混搭,非常适合封控期间的库存现状,于是做了几次尝试。最近几天分别做了原味、蚕豆火腿口味、花椒腰果口味并和邻居们分享。立夏这一天,苏州人都要吃咸鸭蛋,于是用邻居送我的咸鸭蛋成功做出了咸鸭蛋黄车打芝士口味,也算是一个新手的大胆创新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疫情封控期间最大的感触是终于体会到一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我人生第一次和邻居们走得如此近,甚至可以说和大家变成了一个大家庭。一开始情况比较严峻的时候大家只是在线上交流,一起团购或者交换物资互帮互助,这也是我“享受”封控居家生活的一大重要后援。我们的破冰行动是复活节那天,当时小区已经被列为防范区,小伙伴们第一次见面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复活节下午。家中也没有什么复活节彩蛋或者兔子元素可以装饰,我就拿luneurs纸袋做了一些兔子鸡蛋篮送给楼里的小朋友,边角料还给狗狗和自己做了小兔子头饰。
感恩我的朋友把她的家人Elli送来陪伴我度过这段时光对于每年复活节都会尽量和家人朋友们相聚的我来说,这算是最难忘也是最特别的一个复活节了。
在困难时期,在面对很多负面信息以及负面情绪的情况下,我觉得多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更加平和。和很多人一样,诸多惨状让我对现实非常失望,没有到期时间的封闭也让人深感“绝望”,但我是一块质量不太好的单向隔音棉,虽吸收不了太多负能量,但也不想传播、放大负能量。疫情下的居家隔离生活很艰难,“保持乐观”、“做好预期管理”、“做好最坏打算”这三个简单又需要一些微妙平衡的生活原则在逆境中给我带来小小的幸福感。感谢我的邻居们和亲友们,感谢所有付出的医护人员,希望一切能早日结束。
hewenxia@modernmedia.com.cn